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河,流水声,岸边孩子的笑声。远远的桥。

镜头从一个孩子的眼睛望过去,河面上飘浮来一样东西,顺着河的流向。越来越近。

一具女尸。“诗”——这部电影的名字,就这样重重地放在这具浮尸飘浮而散乱的头发上。

《诗》。韩国导演李沧东的新作。最早前,看过他的《绿洲》。那是由树影、画、杀人犯、脑瘫女组成的一个残酷童话。给我留下的震撼至今记得。记下的是,即便是处于社会边缘、被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所歧视、怀疑、忽略的“异常”人,他们的爱也有着十分的激烈和美好。可惜,在“正常”人眼里,这爱是不存在的,这份对爱的渴求是不被允许、甚至被视为肮脏、恐怖、带有对正常人的威胁、完全可以正当名义剥夺的。李沧东掀翻了我们对正常与不正常的设定。

我记下了这位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。他的视角是如此特异,在他的另一部作品《密阳》里一样可以看到。

略带些紧张,更多是好奇,信任地跟随着李沧东的镜头——这位作家出身的导演,此次的主角,是一位66岁的老太太杨美子。电影被命名为“诗”,其节奏,一如电影开始的流水声,不急不徐。扮演老太太的是韩国国宝级女演员尹政熙。她的一举一动,都有份让人想静静观赏的优雅。在片中,杨美子是一位爱打扮、行为举止都颇显俏丽的老人,在老年人中很是扎眼。

影片自片头出来后的第一个镜头,从杨美子在医院讲起。她胳膊疼痛、记忆力衰退,医生提醒这很可能是老年痴呆的症状。怏怏走出医院的杨美子,给在首尔的女儿打了个电话,恰巧目睹因女儿跳河自杀而嚎啕的一位农村妇女。

故事一路的发展都围绕着杨美子报了一个诗歌写作班,想要写出一首自己的诗。什么是诗?什么样的灵感才可以写出诗……努力寻求诗意的杨美子,一直记得还在很小的时候,老师就说过她身上有成为诗人的气质。连女儿也说她很不一样,尽讲些很怪的疯话。

生活却自杨美子报上诗歌班这天开始,一路滑向毫无诗意可言的悲剧。那个投河自杀的女孩,是杨美子孙儿的同班同学,只有13岁。杨美子的孙儿伙同其他5个男孩,长期性侵犯她。事发后,这些家长连同学校,只想用金钱悄悄掩盖住这一丑闻。

靠给偏瘫社长打扫卫生做零工的杨美子,支付不起这么高额的赔偿金。更重要的是,她无论如何都说服不了自己,忽略这个自杀的女孩年轻的生命。她的笑脸,她的一切,她的存在,都让在诗歌班上被告知要去充分感受世界的美好的杨美子痛苦。尽管,周遭的所有人似乎都对这个世界上多一个人、少一个人无动于衷……

这样一个沉重的故事,整部影片却拍得非常的美和宁静。李沧东就这样巧妙而镇重地将“诗”的意义带回我们的眼前。在“诗”因为“无用”的非现实特点而远离我们的今天。什么是富于诗意的生命?什么是真正令人动容和尊敬的生命。

在很多人的眼里,杨美子的身上,充满着一种单纯、幼稚、不合时宜的东西。她的对“美”的偏执最终让她痛苦地选择了揭发丑闻。影片的最后,仍是静静流淌的河水。导演却将镜头对准那座女孩子纵身跃下的大桥。那少女回看这个世界纯静的笑脸,就像是杨美子记忆中童年的自己。

李沧东用强烈的丑、一个主流社会麻木不仁的恶,反衬出他眼中的诗意人生。因为他的提问,在早晨6点多就匆忙赶往机场的路上,我不再把情绪放在辛苦、悃这样的字眼上。窗外,暗蓝的天空上一轮新月和耀眼的启明星的组合。我的心静下来,诗意的世界也就展开在眼前了。

因为他的提问,我想起了因整容死在手术台上的美丽少女王贝,想起了声称拍出史上最纯美电影的导演张艺谋。要在这个世界诗意地栖息,让我们再多看几遍《诗》吧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王珲

王珲

15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《心理月刊》中文版创始人。个人爱好:读书、观影、爬山,组织沙龙活动。微博:http://weibo.com/psywanghui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