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非常缓慢地读着《1Q84》。速度稍快的时候,一天两章,仅就两章而已,无法再多。是村上春树叙述的密度太大了,还是我有意识地抵制这种把大块时间都用于读它的状态?恐怕都有罢。但还是不可救要地在内心惊叹,遇到一本好小说!

故事层层深入。青豆和天吾。一人一章,以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平行发展着各自的生活,直至在“little people”的牵引下,在拉开邪教组织“先驱”的帏幕前交织交叠。眼前就像有一团深不见底的迷雾,吸引着我以探洞般的乐趣在阅读中缓慢前行。想起早已读完的人说,第二册之精彩,甚至引发了她内心的轰然巨响,现在她最后悔的是不得不忍受等待第三册出版的漫长时光。

这是多么难得的奢侈啊。为一本小说,等待和焦灼。当然,我对自己的“慢”也感到愉快。一点点靠近前方的致命吸引力,过程就像做爱,以节制的慢抵达高潮反而感受更丰富、深刻和持久。在这一过程,想象力和思索都卷入其中,除了对小说文本结构产生浓厚兴趣,也为村上春树所进行的质疑——家庭暴力、个人对组织(或者象征权威的父母)的交托而丧失自主意识——触动。很想知道,住在我记忆里曾写过美好忧伤的青春爱情故事《挪威的森林》的村上春树,为何会迈入如此重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的探索中。

手边还有一本他的著作,《地下铁事件》。是他对1995年东京地下铁毒气事件受害者的访问。在后记里,有一句提问——“1995年3月20日早晨,东京的地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?”是如此近似青豆对1984的发问。在村上春树心中,他想借笔下的人物确认什么?

不过,我的生活早已不具备“小说”阅读的全然状态,无法以集中的时间对村上春树深入挖掘。如《第三次浪潮》所言,信息时代的我们,生活在一种快速、全方位在不同点面上同时应对数百件事的状态里,一种碎片式的拼贴状态里。

有大量的“急切”,“慢”就显得既弥足珍贵亦让人难以忍受。比如,有粉丝认为《1Q84》的叙述相较于春树以往的写作,琐碎、沉闷和缓慢。但正是这些枝蔓丛生、慢慢进入的心理刻画,才让我有机会深入地理解人的行为,理解他的来处与去向。

据说,被誉为日本心理学界的荣格——河合隼雄对村上春树此书的写作有很深的影响。春树说,“跟河合先生面对面谈话,我每次都很佩服,他绝对不会像要以自己的想法去推动对方的样子,反而是很小心注意,不要去妨碍对方的思考和自发性动向。确切地说是配合对方的动向,一点一点地移动调整自己的位置。……因此我想在不知不觉之间,已经受到他相当多的影响。”在急切中,这份曲曲弯弯的细腻和关照,无论如何是呈现不出来的。

现在,是杂志创刊4周年。《心理月刊》的读者阅读本刊要花的平均时间在6个小时以上。很多读者说,他们将杂志放在枕边慢慢读,在读的时间,他们的心境也变得舒展、缓慢而宁静了。他们感受到了这本“慢”杂志的好。谢谢!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王珲

王珲

15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《心理月刊》中文版创始人。个人爱好:读书、观影、爬山,组织沙龙活动。微博:http://weibo.com/psywanghui

文章